近年,改装胶卷旁轴相机的风潮席卷全国,前些天去查了淘宝行情,发现改镜的风潮已经过去。日系旁轴本来就是面向屌丝的产物,即便是数码时代也是屌丝减轻装逼成本的一个代用品,而且代价不菲,但这不代表日系旁轴全都是破烂,先上本文结论的话就是:日系旁轴里有跟莱卡Summicron 50 F2并驾齐驱的怪物!
证据:
这是毛啊?左数第一列是昭和年表,其次是镜头名称和相机名称,能看出来,标头里面能进240分辨率的只有莱卡和富士能,而且最邪门的是,莱卡镜头开大开小光圈分辨率基本不变,而我们目前为止的常识是,缩小一档光圈,照片就会明显变锐。有个疑问是表里貌似没有蔡司。日本人就是酱,什么东西都要变成片假名才舒服,也许就是这个习惯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就是当时各大厂家的旁轴镜头的分辨率,注意那个富士能35 SE(昭和34,1959年发售)。
这是一台怪物,有照片为证,我就不盗图了,大家直接去看吧http://sakeshima.blog136.fc2.com/blog-category-21.html,http://sakeshima.blog136.fc2.com/blog-entry-1592.html#comment47,该作者弄了一台35 SE(30块加邮费),拍了直接寄到宫崎光学改镜(貌似还加了圆形光圈),又定了α7R和转接环……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见那些片子,有两个感受
- 第一,得买α7。片子的分辨率和表现力基本就是胶卷级的,而且没有灰尘,没有水痕,没有偏色。
- 第二,改镜头不能瞎改,还是得从数据下手。
本来是去查柯尼卡auto s2的,结果查到这个图,又根据这个图查到了35 SE。在我朝倍受推崇的QL17的原型机,在这个表中只有180的分辨率。
顺便附上flickr上Fujica 35 SE 45 2.8的照片,尽管最大光圈小了两档,但是成像锐利无比。https://www.flickr.com/photos/digi-film/sets/72157627064236932/detail/
有鉴于这个机器是1959年发售,在我朝的保有率一定非常低,估计现在只能从日本雅虎拍。笔者错过了一次100日圆成交的竞拍机会,现在偶尔能搜到1000日圆的起拍价,但是1.9光圈版本的很少,基本都是2.8光圈的简化版。
改装后的镜头如下图,可以看到增加了对焦环(35 SE采取的是十分前卫的机身拨盘式对焦,领先世界50年……)和圆形光圈。铭牌环上还有为了装卸的井字工具孔,看来1959年的时候日本相机工业还没大规模使用橡皮工具。
胶片党存在的理论依据无非是,只有在胶片上才能发挥出老镜头的威力,潜台词就是,要么老镜头因为法兰距的问题没法接全幅单反(存在镜头后组打反光板的问题),要么因为微单传感器尺寸太小无法满足画角的要求(1.5倍的画角),而廉价的全画幅微单则把这些问题一扫而光,甚至发展出一个新的流派专拆旁轴镜头。本文表中除了35 SE之外,还有不少非常不错但已经被遗忘的好镜头,几乎百十块钱就能拍到。而目前日本二手市场上α7的价格已经降到了8万日圆,全幅微单配合这些老镜头,真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