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到日本留学时的注意事项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知道坐在电脑前的各位考生朋友们考的如何。笔者在博客后台上看到,日本留学等关键词这几天有了显著地搜索量增长,这大概是考生和家长们行动起来的缘故。因为日本是10月开学的缘故,现在开始搜索有点晚,因为日本是4月和10月开学,想赶在10月入学的话,就必须在6月拿到日语学校的入学许可,由学校向如果管理局提出再留许可(一部分文盲将其称为反签证)的申请。在这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找合适的学校,搜集各种证明,可能有些困难,因此请不要勉强,一定完整的调查想去的学校,问遍所有你能找到的跟日本留学的人(包括笔者)。即使没有赶上10月,也可以先去国内的日语班一遍学日语一遍准备来年4月的申请。

笔者考虑了一些不论如何也不能降低标准的关键词,罗列如下:

第一,日语学校的寻找,最好使用日语教育振兴协会的数据库筛选,这个组织属于半官方性质,有约束日语学校的职能,其检索结果页面上包含学生数,学费,教师数,宿舍费用等关键数据(笔者刚才查了一下自己去过的学校,竟然不在列表里 囧rz)。学校的资质跟签证有直接关系,请一定慎重。

nishi

检索页面网址,检索结果内有中文页面。

http://www.nisshinkyo.org/search/

第二,找日语学校的时候一定考虑到周围的国立大学数量。这一点基本决定了你的留学城市,因为有很多国立大学的地区实际只有关东和关西两个地区,而且数量差距很悬殊,其他各县基本上都只有一两所国立大学。当然,你可以考虑先去九州地区读语言学校,然后再考别的地区,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 方言问题。日语学校都讲普通话,但是当地人绝对不会对你客气,全部都说方言,笔者在福冈的时候听不懂,来东京呆了三年再回去,还是听不懂。
  • 交通费问题。比方说福冈到东京考试, 往返机票最少两万,且将来考上的话你还要支付新旧房子的契约费用,笔者当时前后花费了20多万日元。

第三,前期资金。很多人都想问到底应该准备多少前期资金,有鉴于学费已经交给日语学校了你才能来日本,前期资金应该指个人带到日本的款项,笔者建议带不少于60万日元(约人民币三万六千),这里面包括生活费和房租以及其他费用。但是这个数额是否适合一个高中生掌握,就是另一码事。笔者在日语学校时期的室友就在没任何收入的情况下花10万买了一台电脑用来打游戏,本科毕业生来考大学院的主儿尚且如此,高中生的自制力让人堪忧(亦有反论说,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变得自由散漫才如此,高中生尚且有高中自律生活的习惯,不论怎样,都是在国外,都没有父母看着,笔者并不持乐观态度)。通常情况下,这60万花完之前就应该开始打工,第一次在日本交学费的时候应该是用自己挣来的钱。

第四,日语证书。尽管申请日语学校对证书没有要求(那些声称需要x级才能录取的纯属造谣,我就是因为没证书才申请你的学校学日语),但是以证书为目的准备一下考试又未尝不可,具备一定程度的日语能力再来日本有百利无一害。

最后笔者想说,笔者没有经历这个阶段,以上是根据个人对周围高中生考大学的观察做出的总结。笔者很羡慕那些能直接跳过国内大学出来深造的留学生(笔者光政治课就学了六门你造吗?专科四门本科两门,所幸只有一个老师是个文盲,另两位都很博学)。你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你留学生活的每天都将证明这一点,请坚定的走下去。

 

发表在 日本国立大学录取攻略 | 标签为 , , , , , | 高中生到日本留学时的注意事项已关闭评论

如何发邮件联系教授

如之前所述,来日本读大学院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作为旁听生进入某研究室准备一年然后参加考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留学签证(国立大学签证率几乎百分之百),费用低(1年学费大约1万2 RMB),可以不通过中介的介入办成(介入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可帮忙的),是广大本科生发挥各自聪明才智,来日本留学的最佳途径。

想以研究生(旁听生)的身份进入实验室,必须实现得到教授的许可(在正式文件上盖章),这是申请日本研究生的一个重要过程,联系教授的努力可能会占到申请过程70%的比重,可以说你得到了教授的回信的时候申请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有一种观点是赴日上研究生并不难,因为只需要联系到一个教授就可以。但问题是,很多人联系不到教授,具体表现就是杳无音信,发出去的邮件如石沉大海。以笔者为例,笔者开始的策略是通过复习的方式直接考入九州大学(后来是考入东京某通信类国立大学),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了三封邮件,九大艺术工学院两封(都是许可), 东京某国立通信类大学一封(不收旁听生,但是可以直接考,后来就考上了),100%回信率,66%的许可率应该算不错的结果。

那么为何抱怨申请不到的人占多数?按笔者的观察,这类情况的共同点是:

  • 日文长邮件(日语不咋地还充明白的,一封邮件一千多字,充满各种语法错误和套话,而且是从某春网上抄的,很长但是没有提到你想研究的内容,这种教授每年收很多,估计全进垃圾桶)
  • 发自qq、126、hotmail等国内邮箱(一般各大学的邮件服务器都将来自前两个域名当垃圾邮件过滤掉,而后者以乱码著称,笔者进入大学院之后还坚持用了一段时间,在以后的奖学金申请中吃了几次苦头后改用gmail)
  • 邮件发出的时候申请已截止(日本上下两个学期分别于4月和10月开始,一年可以申请两次的学校截止日期通常是6月和12月,也有一年只能申请一次的,这个信息可以从各校或者各系的主页上查到)

笔者发送的四封邮件里(上文说的三封是后来的事,第一封是刚到日本的时候发给福冈工业大学的,杳无音信,后来发现福冈工业大学的教授不负责这件事,申请信息需要直接联系系办公室。顺便一提的是,不要浪费时间在私立大学上,一年6万人民币的学费不是闹着玩的。),全部都是用英文,而且只有两行内容,第一行,姓什么叫什么来自哪儿现在在哪儿(最重要的是现在在哪儿,直接决定教授是否同意让你面试,而面试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第二行,发自肺腑的说你想跟着这个教授研究什么。如前文所述,很多人用抄来的申请信漫漫的写了自己想研究的方向,他们倒不傻,给经济学专业投的时候就说想研究经济,给国际公共政策投的时候换成国际公共政策,但是教授也不傻,一看这就是拿剽窃来的范文拿他们开涮,因为完全感受不到他们的诚意,不回信也就天经地义了。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能让教授回信的申请信?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真命题是:如何才能在你的申请信中突出研究的部分?尽管我认为每个申请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找教授,但是有鉴于相当多想留学的申请人仅仅是为了出国,想学什么并不重要,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了四年那个专业!不过我觉得,既然已经学了四年,就不要荒废,而且读硕士并不需要太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耐心和按部就班。所以你的邮件里必须提到,你想跟这位教授学习什么。比方说有个教授是做多媒体互动的,正在搞空气炮的研究(说白了就是用计算机控制气动元件,制造跟以往不同的临场感),这个教授是计算机系的。分别两个留学生写邮件,一个说我要跟你学计算机,一个说我要跟你做空气炮研究,肯定最后收的是后一个,因为前一个明显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目的仅仅是换个签证来日本而已。而教授的研究内容不是保密的,相反,为了提高知名度,研究内容就贴在各研究室的网页上,从他自己的简介到他贴的发表过的论文的题目,一览无余。笔者这种申请方法其实仍属于投机取巧,有很大的被拒可能,真下功夫的应该去教授网页的发表文献题目里找论文,想办法下载到(很多大学有下载公共账号,不会花你一分钱,就算你们学校很惨没有账号或者你已经离校,为了来日本花你50美刀下篇文章又能怎么地?你的天价iPhoneX又帮你挣了几块钱?),熟读然后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到申请邮件里,教授看了肯定心花怒放的收你做研究生,对于那些曾经在国内发表过文章或者参加过竞赛的,一定要把题目和奖项列出来增加胜算(演讲比赛和学生会活动就算了,甚至有可能是减分项)。

所以一封成功的申请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 英文短邮件,突出自己希望研究的内容与教授的交叉点
  • 最好发自 .ac 邮箱,最不济也要是gmail或者yahoo.co.jp
  • 在申请季节投信,具体期间请到各校各院系的网页上查询,关键词 研究生 締め切り
  • 突出研究内容

顺便一提笔者研究室的副教授的主页上曾经存在的一段关于研究生来信的建议(因为招生太多,该内容已经撤掉),最后笔者想墙调的是,副教授年富力强,且需要多发文章转正教授(姑且先这么想吧,容易理解些),对招研究生的兴趣更大些,通常一个具备进取心,会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包括软件)的外国人,都会有机会(请把日本各大学找不到足够的人这点也考虑进来)。

副教授的邮件模板:姓名,年龄,国籍,研究兴趣,擅长的编程语言,常用的的操作系统,成果。

祝你成功。

IMG_2830

结尾:放轻松,事情没没那么复杂,你既然已经读到了这篇文章,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如果你照着做,教授又给你回了邮件,那么基本上你的事已经快办成了,恭喜你!既然你就要进入国立大学就读了,不妨再看看这篇文章《有关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减免》

发表在 日本国立大学录取攻略 | 标签为 , , , , , , , , , , | 如何发邮件联系教授已关闭评论

留学生常用炊具之高压锅

什么都不用说了,留学僧活必备,用来煲汤煲粥实在是最高。

发表在 杂谈 | 标签为 , | 留学生常用炊具之高压锅已关闭评论

每次ISP来账单,我都要来写点什么

ISP又来账单了。每次来账单,我就先想起这个月挣那几美分的广告费,然后就逼着自己写点什么,每年大约要在这个网站上花费近千块,让我感觉靠广告费挣钱简直就是神话,或者说日本留学这个话题太小众。

最近不是很顺利,或者说从来就没顺利过。LPIC考试的准备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二遍复习结束的时候我想发篇文章,后来又发现有填空题这个选项,据传有600多题,要知道选择题的500题我断断续续复习用了几乎半年,知道还有填空题之后我简直万念俱灰。但是这次我绝对不会放弃,没人对你艰苦卓绝的复习过程感兴趣,考出证书这个结局才是关键,没有证书什么都不是,而现在我已经不再浪费时间研究这个证书到底有多少价值。对我个人而言,考这个证书几乎是最有效的学习Linux的机会,同时我还在这个过程里整理了对数据处理语言的要求,下一步准备放弃perl走awk路线。最初以为perl可以直接处理pcap文件就决定学perl,后来发现CPAN的设置在我校的网络环境里几乎是个无底洞。不需要设置就能运行的awk已经完全够用,而且我有种感觉,就我那点数据,用shell都能处理。

但是研究应该怎么推进,我完全没有头绪。教授让我搞的研究我完全不感兴趣,我更希望在NS3上做LTE的研究,只有在开源和已经有前人基础的情况下才容易出结果,并不是我偷懒,而是几乎所有的顺利毕业的博士生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出成果的。跟这事稍微有点关系的是,我又定了一个XEON 2.66,准备装到上个月捡来的T5400上,我觉得我最起码应该主动出击一次,自己试试可以在NS3上走多远。

话又说回来,我到底应该在计算机网络这个行业里做什么,我估计最大的可能是infrastructure engineer,因为我对新产品的开发完全不感兴趣,对学术研究也不感兴趣,只想通过职业训练拿个CCNP就业,练几年再考个CCIE,如果按照这个设计思想,现在做的很多事完全不沾边,在实验室唯一的便利是有地方放考试用的器材和用电不花钱,但是这些事完全可以在硕士期间做啊我说 囧rz。

但是现状已经这样,浪费时间后悔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排除干扰拿到学位,找到工作,是本阶段的最大目标。

 

发表在 杂谈 | 标签为 , , | 每次ISP来账单,我都要来写点什么已关闭评论

找教授的最有效办法——研究室开放日

今天一进电梯就看到各种小广告,瞬间意识到又到了研究室开放日(Open Lab)。

受少子化影响,日本各大学的招生数量一直是负增长; 又因为日本过分重视教育投资,全国国立私立总招生能力超过了生源总数(囧rz)。 这就逼着各大学为了多招生,想尽办法进行宣传,研究室开放就是其中一种手段。在这一天,平日都很忙的教授们都专门腾出时间,向来访的学生和家长介绍自己的研究,要知道平日找他们签个字都得提前三天预约。教授们比谁都明白,招不到学生研究就没法进行下去,特别是在生源逐年减少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想考入国立大学大学院(或者叫研究生院)的留学生们却在联系教授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的联系手段极端有限,仅仅是通过邮件。去百度知道看看就明白,申请日本研究生这栏里总有人问教授为什么不回邮件。本文主要讲如何直接去找教授面谈,所以就不讲邮件的问题,稍后在别的文章里会介绍一些要领。相对在教授很忙的时候发邮件,不如在他专门腾出时间的时候去拜访,听听他到底在做什么研究。

以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每年有四次研究室开放日,这个日期在大学的网页的显著位置能找到。据传部分热门研究室需要预约,目前笔者尚未遇到。开放日当天的流程一般是这样:教授级的教员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接受来访者的提问,最后时间剩余的话还能领你到实验室内转转(我们实验室就比较惨,主要是仿真环境,在来访者看来只是几台电脑)。从过去几年笔者的经验来看,日本学生并不重视这点,因为他们并不担心升学的问题,外国人留学生尚未想到这个办法,因此开放日里冷冷清清的情况占多,各位想联系教授的朋友们一定抓好这个机会。不要担心自己完全不懂该专业,教授早就明白这件事,而且这也是你为什么需要继续到大学院深造。面谈之后再要个邮件地址,不放心的话再确认一下,就问我想申请这个专业,有问题的话可以给你发邮件吗?跟教授打好招呼,收你做个研究生并不太难,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参加实验室开放日,意义上,学生已经亲自找上门来了,在哪国教育者来看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国内的申请人可能没法享受这一特权,请想办法以别的身份来日本(日语学校等),或者在邮件上多下功夫,关于这一点请参考笔者别的文章。

发表在 日本国立大学录取攻略 | 标签为 , , , , , | 找教授的最有效办法——研究室开放日已关闭评论

2014年日本市场降噪耳机推荐

【国内正規流通品】BOSE QuietComfort15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ヘッドホン (スタンダードオーディオケーブルおよびApple製品専用マイク/リモコン付きオーディオケーブル付属) QuietComfort15-S

QC15是很多国际航空公司采用的降噪耳机,效果据传很好,笔者还没有试过,准备最近买一个试试。

【国内正規流通品】BOSE QuietComfort20i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ヘッドホン(インイヤータイプ)

 

QC20则号称目前最安静的降噪耳机,是BOSE的最新产品。两款产品在日本的售价均超过1800人民币。国内甚至日本有很多假货以很低的价格在销售,请各位一定仔细识别,小心上当。

发表在 杂谈 | 标签为 , , , | 2014年日本市场降噪耳机推荐已关闭评论

捡到一个苹果键盘,需要配一个适配器

查了一下这个键盘得7000多日圆才能买到,脏了一点,用酒精擦了一下勉强能接受的样子。

DSC04246[1]

在iPad上试了一下果然好用,而且跟原来的输入方式有点不一样,软键盘不再出现。计划用这个代替现在用的PFU键盘,现在在等蓝牙适配器。

发表在 杂谈 | 标签为 | 捡到一个苹果键盘,需要配一个适配器已关闭评论

LPIC101复习第一轮结束

今天把pint-t的题做完了,明天开始第二轮的复习。ping-t有个不错的金银铜设定,第一轮结束后题目全部变为银,再作对就变成金,做错就回到铜的状态。只要不断地练习,把全部的题目变成金,就有信心在真正的考试中合格。

发表在 资格考试 | 标签为 , | LPIC101复习第一轮结束已关闭评论

到日本留学应该用什么笔记本

信息时代的留学生,必须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论是发邮件联系教授还是查看大学信息,没有电脑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你可以选择比较传统的方式,贴邮票发信,用邮寄的方式索取考试资料,而且有很大的几率成功,但是能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 笔者来日本的时候带了一台戴尔LatitudeD600,是个在美国留学的同学带回国转让给我的二手货,这个机器屏幕分辨率非常高,简直就是现在的视网膜屏的dpi,缺点是机器很大,肯定超过了两公斤,占了行李的很大一部分。而且这个机器原来就有散热问题,终于在来日本的第五个月的时候坏掉了,笔者立即买了一台eMachinesD525作为替补,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用sata硬盘的笔记本,因为要处理很多单反的照片,当时觉得速度快了很多,其实笔记本性能的瓶颈在硬盘上,只要硬盘足够快,你的处理器是赛扬或者i7差异并不大,或者说如果我有什么吃硬件的工作要做,肯定会移到台式机上去做。 这个第二台机器是个上网本,大概三千块左右,笔者用的很不珍惜,升级了内存和CPU后这台机器出现了无法充电的状况,而且摔了几次后,电源开始接触不良,经常突然断电。尽管现在已经修复了接触问题,但是笔者还是准备把CPU换回去,整机卖掉(因为后换的酷睿CPU没法正常开机,必须按F1跳过FSB检测)。笔者带着这第二台笔记本来到了东京读硕士,实验室发了一台旧的NEC笔记本,酷睿处理器。这机器很旧了,还有半年租约到期退役,但是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轻且结实。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机器售价超过人民币两万……,顿时回想起少年时代看电脑报里面那些上万的笔记本,觉得很满足。 第三台机器短暂的跟第二台机器并存了一下,然后就被第四台机器替换,也是实验室发的机器,MacBookPro这是目前笔者用过的最高性能的机器,i7处理器,8G内存,不过缺点也很显著,非常沉。因为笔者的实验一直都在OSx上做,属于被迫选了这个机型,在实验室是个另类,其他人都用松下的S10,属于跟上一代NEC同级别的12英寸小型笔记本,轻小结实。看到这你大概会明白,笔者是坚决的小笔记本派,非常反感两公斤类型的笔记本,笔者认为,笔记本失去了轻小的特点,就开始向台式机靠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就这样坚持用第四台MacBook两年都,期间因为出差什么的,一直用x41做出门机,直到最近捡到一台NEC的赛扬本,外观跟第三台机器完全一样,甚是高兴,立即买了SSD换上,除了不能播放分辨率高点的flv之外一切正常,电池能用四个小时。然后又从同学购入一台松下cf-w8,也是12寸轻型本,处理器为酷睿2,笔者又转移到这台机器上。上周四和本周四笔者又捡到x60,x61,一台跟第三台机器完全一样的NEC12寸本,让你觉得12寸本在日本真的很流行。 作为流动性比较强的留学生,12寸轻型本非常便携,绝大多数都能装入女士挎包,重量不超过两瓶矿泉水。12寸本只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iPad,价格低廉且轻薄便携,但是iPad有个问题是没有舒适的键盘,即使是你后来花500多买了苹果键盘,而且带上键盘和支架的iPad几乎跟12寸本重量体积上不相上下了,而且最致命的是,office等写论文报告等软件在iPad上几乎没有对等的选项,更不用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很多专用工具软件。 作为结论,笔者想强调

  • 尺寸定在12英寸,过大过小都影响你的留学生活
  • 重量不要超过1.2公斤
  • 价格不要超过4000元(可以考虑买二手货,自己换个SSD硬盘,升级内存)
  • 尽量不要买苹果本,除非你会用OSX,air只比12寸NECVersaPro重一点,薄很多,但绝对不敢带着去挤电车,而VersaPro上面可以站100公斤的人
  • 尽量选择在日本销售的机器,因为日文键盘的布局比较特殊,必须花一些时间适应

一些日本著名高性能12寸笔记本系列

  • 松下 Let’s Note
  • NEC VersaPro
  • 富士通 LifeBook
  • Sony VGN

另外笔者想说,不要在笔记本的轻小性和抗摔性上省钱,这两个性能是笔记本使用年限的关键,反倒是高性能CPU和外观能省就省,毕竟你还需要笔记本自己作业的时候,玩游戏听歌(有些机型甚至故意只配备了会议用的高音扬声器,放音乐性能奇差)什么的都是其次,而你真的有钱有闲的时候谁会花时间在泡在网上?

发表在 日本国立大学录取攻略 | 标签为 , , , , , | 到日本留学应该用什么笔记本已关闭评论

创立资格考试分类

今天晚上在做题的时候想到,LPIC的路可能会很长,应该单独创立一个分类。这本来有点违背简约原则,但是考虑到第一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及第二这个博客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搞的一点也不简约了,就创建了资格考试这个分类,跟单纯的LPIC考试分类比有点发散,但审时度势的的说,单单一个LPIC资格想在日本网络界立足非常困难,必须弄粗组合拳,把基本情报者和CCNP拿下来才算刚刚有了入场券。

再发散一点说,我觉得日本给外国人的工作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多,因为经济全球化和日本人少子化的趋势简直排山倒海。而目前我所观察的留学生找工作,都有点像无头苍蝇,换句话说,没有任何证书的他们,几乎是光着身子跟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同届生竞争,拼的全特么是内力轻功,有鉴于这个社会已经不用这些玩意儿,所以这些赤条的孩子们败下阵来也就不足为怪。

所以从宏观上看,在日本各行业种类繁多的资格证书,对根本不重视证书的留学生来说就是障碍,没证书找工作就是撞大运。日本人没证书的话说明他们“纯洁”,像一张白纸(baichi)任意会社勾画,留学生语言不通,平均可用工作年限短(干几年就跑业界皆知),不弄个证书充实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

笔者所在的计算机网络行业是证书泛滥的重灾区,但是甄选也不难。我发现,如果下决心去研究,找几个高性价比的资格考试并不是那么难,而且日本人比我们想的周到的多,很多现成的资料马上就可以用。比方说ping-t.com这个网站,内置了网络工程师需要的几乎考试的模拟题,中级内容是付费的,但是价格比国内的合理的多,我甚至觉得应该提醒作者设立一个中文站点。

目前我能想到的考试有,LPIC的1到3级,共六次考试,CCNP的五次考试(CCNA分上下两节考),基本情报者1次。有了这三样,基本能对付90%的求职考官(不然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因为没有比这个准备的更完全的了)。计划1年内完成。因为几乎每个月都有考试,且考试费用数额巨大(目测单考试费用就10万日元前后,教材费另算。不过这个数字跟当无头苍蝇只拿着1级证到处求职的冤枉路电车费比肯定是便宜的),ping-t就显得愈发重要,我觉得纯以证书为目的备考没什么不好,作为考生没必要为考官着想,如何才能设计出甄别出死记硬背的考生,是考官的任务。而且我觉得国外技术类考试普遍都是考察常用知识,只要认真准备不会有大差错,且跟实际应用出入不大,这跟某朝研究生考试竟然有政治科目相比简直合理太多。

这个栏目会频繁更新,作为笔者探求留学生如何在日本更好的寻找技术类工作的一个尝试,为了更好的支持这个计划,笔者准备设置一台旧笔记本电脑,专门用于做题。DSC04211

发表在 资格考试 | 标签为 , , , , , , | 创立资格考试分类已关闭评论